|
村醫張智娟
人民網漾濞9月5日電 (程浩)初見張智娟,穿著事情服,戴副眼鏡,眼神柔和,正在村衛生室忙活。這兩年衛生室建了全縣首個設在鄉村的中醫理療室,來理療師按摩、針灸的很多,她得盡快適應。
45歲的白族人張智娟是雲南省大理州漾濞縣平坡鎮高發村衛生室的一位村醫,滿打滿算,她在這已事情26年,期間有別的处所高薪挖她,她拒絕了。“待在這挺好,干吗要走!”她笑笑說。
張智娟長在一個多民族家庭,爺爺是彝族,奶奶是白族,姑姑嫁到一個傈僳族家庭。從小受多民族文化陶冶,張智娟有著彝族人的豁達豪放,又有白族人的能干夺目。
在她13歲時,父親因病瘋狂吃角子,归天,張智娟從此勵志成為一位醫生,要用醫術救助村裡的长者鄉親。
小時候的日子雖然清贫,但張智娟十分尽力,19歲從漾濞縣職業高級中學醫護班畢業后,有7年時間她一邊代課一邊行醫,后來成為一位專職村醫。
上世紀90年月末的一天清晨,張智娟接到離家7公裡的水井村民小組一個緊急電話,一位彝族產婦難產,情況十分危機。拖著8個多月身孕,張智娟連夜步行前去,救下這對母子。
“三更半夜的,你不怕嗎?況且你還懷著身孕!”有人問她。“我是學醫的,不怕那些神啊鬼啊的,況且我兒子還在肚子裡給我壯膽呢!”过后,她開打趣說。
村醫張智娟
這只是張智娟行醫中的一個小故事,在她干村醫的26年間,隻要村裡有人生病,无论白日還是晚上,她都會隨叫隨到。根據不彻底統計,26年間經她接生的孩子達80余人,村裡無論老少都認識她,說她人好醫術好。
學西醫的張智娟也喜歡中醫,2012年,她到大理州中醫院學方劑、針灸,以備衛生室不時之需。2015年摆布,村裡一婦女關節炎翻了,腿疼得要命,隔邻鄰居騎摩托車送她到村衛生室,張智娟給這名婦女針灸,公然有好轉,次日這名婦女穿著拖鞋本身就渐渐來了。前兩天,一位村民干活時手臂拉傷,張智娟用針灸扎了3個穴位,次日這名村民就接著干活去了。
張智娟感觉到中醫的魅力,本年7月,經過20多天培訓后,村衛生室建立了中醫理療室,來按摩、推拿的村民開始多起來。張智娟教村民一些簡單的伎俩,村民們學會后,也能給家裡人推拿按摩了。
聽說張智娟能按摩、脾氣好,大理市區有家小兒按摩機構請她,月薪8000多元,張智娟想一想拒絕了,“待在這挺好,干吗要走!”
張智娟還是村裡的婦女主任,且一干就是26年。這些年,村裡的婆媳關系、妯娌關系,小到抵牾糾紛,大到離亲事件,群眾都找她幫忙調解。
張智娟,這位會說彝、漢、白、傈僳四種語言的少數民族婦女,2六合彩版路查詢,018年11月被大理州委、州当局表扬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先進個人”。
張智娟不是聖人,她也有私心,“但愿村醫待遇越來越好。”她也開始尋找本身的“交班人”。“現在的年輕人都出去了,找人交班太難了!”轉而她搖搖頭說。
問她還有什麼願望時,“但愿村裡人健康健康!”她說了這幾個字。 |
|